善于自省而成功的例子现代 (善于自省而成功的例子)

自省在于不断地反省自我,善于承担生命给你的那一部分责任。自省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,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。

王阳明:“学须反及。若徒责人,只见得人不是,不见自己非。若能反己,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,奚暇责人?”

王阳明认为:人要经常自省,若是老是去指责别人,看到的只能是别人的错误,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。返身自省,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,也就不会去指责别人。

一个不善于反省自己过错的人,总是把过错推给别人,推给上天,反省自己却比登天还难。这样的人很难成功。

有人怀疑反省自己的作用,认为反省了半天也不见得能改变什么。其实经过它的涤荡,就能让世俗纷纷扰扰的尘埃从我们心中流走。

王阳明的成功与他善于反躬自省是分不开的。王阳明善于自省,他立志成为圣贤的那一天起,“格物穷理”成了他每天必备的任务。

格物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成效的,在“格物”的过程中,王阳明通过自省、反思一次次地思考、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理论,最后才得以创立了心学。

曾国藩被人视为“千古第一完人”,他每天都“检讨”自己。他说:“不贪财、不失信、不自是,有此三省,自然人皆敬重。”一个人要从三方面反省自己,世人皆会敬重你。

在自我封闭的阶段里,受到朋友指点,静坐写日记每天自省,不仅度过难熬日子,还通过自省,疗愈了自我内心受伤的小孩,看到了自己的不足,发掘到自己优势,发现自己优秀的一面。

自省后,受朋友的影响开始喜欢读书,受朋友的鼓励开始学习写作,或许现阶段拥有的知识是浅薄的,但是目的是清晰的,那就是传播正能量的东西。

通过自省,阶段性洗涤自己的内心,现在展现出来的自我,未必是最好,但是未来是可期,内心愈发有股坚定的力量。

刚开始学习读书,学习写作的时候,那真是买书如山倒,读书如抽丝,翻开书就看,合上书就忘。听书也不少,摘书笔记也好几本,感觉进步却很小。

无论读什么书脑海里似乎都没有印象。想象力很丰富,下笔时抒发不了情怀,于是就请教教育界的朋友。朋友回答说:

首先,你可能什么也没有记住,但是,你读书的这个过程,书本的内容影响着你,净化着你的心灵。

其次,就是持之以恒坚持读,坚持记读书笔记,读书的消化吸收就像动物‘反刍’一样,在特定的环境就会返现出你看过的书,需要的知识点就会自然而然在你笔下流淌。

最后,你会发现那些对人影响深刻知识点,经典人物的故事及其影响力,往往会反复出现在不同的书里面,虽然你没有刻意地去背诵,但是它逐渐刻在你的记忆里。

不是仅仅为了写几篇抒发情怀文章,去强迫自己读书而读书。最终目的为了内心的丰富、富足,看淡人世间的人和事,使自己愈发知性、通透。开始读你喜欢读的书就好,是快乐中享受读书。慢慢的心沉下来,用心读经典书籍加以精进。

朋友是教育学博士,生活状态是拂系的,他教学方法感化过不少年轻人,促使他的学生走上教育之路。他从不正面批评一个人,通常是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来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让人恍然大悟。

他说一个人要想活得豁达通透,最快速最直接的方法,一是学习读书;二是特定的时间段里,静坐反省,解剖自己。

正因为由此法获得了身心的自由,希望通过微不足道的能力,使读到文章的人能够获得一些心灵的慰藉。无论是蚂蚁搬家古典文献或是学者的名言名句,或者是从自我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悟,都希望将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内容。

快乐的读书,或许当时并未记住很多大道理。潜移默化中丰富一个人的生活,净化一个人的心灵。

就如竹篮打水一场空,它真的是空的吗?如果只看到没有打到水,那么篮子它是空的。但是深入一点看问题,这个篮子在你打水的过程中已经变得十分干净,竹篮打水并非无用之功。

其实,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本心灵的书,即使我们未曾记住一句话、一个字,却依然会受益终生。因为,它会让我们的心灵如泉水般清澈、纯净,这就是自省的作用。

自省,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,是涤荡心灵的一股清泉,他能给我们混沌的心灵带来一缕光芒。

当一个人经历过一些堪比电视剧还精彩的生活时;当一个曾深陷抑郁的困境,深深地感受一个人无法走出自我的那种痛苦和无助时;要想逃离这种状态,一定是通过自省方法自我解脱,因为心魔只有当事人才能化解。

坦诚是相对的,我们自己都无法做到坦诚,又如何期望别人对我们坦诚呢?现在到处充斥着渣男、渣女;我很爱你,你却抛弃我;我对你掏心掏肺,你却欺骗我;类似这样的话题。

陷入这样困境的当事人很痛苦,甚至无法从中逃离,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自省。我们迷路了,在我们掉进了罪恶的陷阱,我们灵魂遭到扭曲,在我们自以为是都是他人的错,怨天尤人,自我束缚在盔甲里。

这时候自省就像一道清泉,可以将思想里的浅薄、浮躁、消沉、阴险、自满、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,重现清新、昂扬、雄厚和高雅的旋律,让生命重放光彩,生气勃勃。

自省的主要目的是找出过失及时纠正,以安静的心境自查自省,才能克服意气情感的干扰,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,捕捉到平时自以为是的过去。

只有善于发现并且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,才可以进一步纠正过失。我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短处,很多缺点都是通过旁人的指出才知道。这就要求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别人的善意的规劝和指责,反省自己的过失。

俗话说,忠言逆耳利于行,那些逆耳的忠言常常能照亮我们不易察觉的另一面。

唐太宗李世民就有一面镜子——宰相魏徵。魏徵是位忠臣他当面进谏,唐太宗改正了自己的许多缺点,完善了治国之道,迎来了国家的空前繁荣。

这个辉煌业绩的取得,不仅得益于魏徵的敢于直言,更应该归功于李世民的宽宏胸怀,试想,如果他是一个听不进意见的昏君,魏徵可能早就人头落地了。

唐太宗李世民人格崇高在于他能够听取进谏之后,认真检讨自己、反省自己、表面上听起来很刺耳的意见,最终变成了治国安邦的金玉良言。

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。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,需要巨大的勇气。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,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面对它,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懂得自省,是大智;敢于自省,则是大勇。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,也会留下疤痕,但它却是根除病毒的唯一方法。只要“坦荡胸怀对日月”,心地光明磊落,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。

王阳明的良知之说,即明心见性,就是以心为理,一切都在心中,所以只要心下自省,就是良知。

孔子说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。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”

这句话的意思,日食过后,太阳更加灿烂辉煌;日食复明,月亮更加皎洁明媚。

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,人人都看得见,但是改过之后,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。

学会内心对自己进行自我审判吧!夜深人静的时候,在自我的内心进行情感与理性、天理与人欲的权衡,找出自己的缺点,内心深处不愿意面对的事情,不断地自我调整。

自知之明关键在“明”字,对自己明察秋毫,了如指掌。遇事能审时度势,善于趋利避害,就会很少有挫折感。那么笨拙的人,最终也会变得聪明,多愁善感的柔弱,最终也会变得刚强。

深陷痛苦时,不妨拿出纸笔给自己写封信,这是一封的信;一封的信;信的内容必须挖到自己内心最痛苦,最不堪的深层。

可以挖到痛得不能自己,看到真相浑身发抖,就像上面说的割除毒瘤是需要极大的勇气。可以放声哭泣,这种哭泣是释放负能量的。

抹去眼泪继续写下去,这是一封的信;这是一封的信;这是一封的信;这是一封让的信,这是一封的信。

当我们尝试这么做,桎梏我们身心的负面能量得到释放,就会感受到内心前所未有平静,一次又一次地释放,内心越来越清澈,慢慢就会感到无所畏惧,外在表现出来的是淡定而坚定的。

自省是我们远离负能量,轻松轻松踏上新的征程,这样的我们无论是面对爱情、家庭、事业都会从容不迫,走向成功。

© 版权声明
评论 抢沙发
加载中~
每日一言
不怕万人阻挡,只怕自己投降
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, I'm afraid their surrender